您的位置:首页 > 长安动态 >
法治力量沉下去 治理效能提上来——雅安市法学会以优质法律服务赋能基层治理法治化
www.ls.yaanpeace.gov.cn 】 【 2025-11-17 11:44:00 】 【 来源:四川法治报

  法治力量沉下去 治理效能提上来


  ——雅安市法学会以优质法律服务赋能基层治理法治化


  11月6日,四川政法网宣智库专家记者调研采访组一行前往雅安市汉源县、荥经县,针对法律服务站点建设与运行、法治宣传教育、基层社会治理等基层法学会工作展开了专题调研采访,并对雅安市法学会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。


0d4e051a22768a0b0f6fa3965448a41f.png


  近年来,雅安市法学会积极探索并创新服务社会治理的模式,整合资源、凝聚合力。通过推动法律服务站点入驻各级综治中心,落实基层服务站点和法学法律专家咨询工作,持续推动法治力量下沉、服务前移。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、专业化水平,切实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与安全感,开辟了法学会赋能基层社会治理、服务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的“新路径”,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
  力量整合,搭建法律服务“主阵地”


  基层作为社会治理的最末端,亦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着力点。雅安市法学会在构建市、县(区)、乡(镇、街道)全方位、全覆盖的法学会基层服务网络的基础上,以党建为引领,聚焦资源共享与力量整合,推动各级基层服务站点全面进驻各级综治中心,不仅达成了一体化建设,更促使工作机制与服务效能深度融合、升华。


  整合力量,打造专业服务枢纽。雨城区法学会整合区内律师事务所等法律资源,将区、乡(镇、街道)和村(社区)基层服务站点融入三级综治中心,组建专家团队长期轮流进驻综治中心,打造“一站式”法治服务。建立“前台登记记录—后台专业支撑—末端综合研判”的闭环工作模式,针对婚姻家庭、邻里纠纷、物业矛盾等常见类型的问题,开展诉前调解和多元化解工作。自2025年以来,已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87批91人次,法律援助21批33人次,有效缓解了司法诉讼压力,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“减压阀”。


  前端处置,提升矛盾化解实效。针对综治中心电诈止付等七类时效性强、发生频率高的事项,汉源县法学会与相关部门建立前端联合处置机制,采取边处置、边上报、边研判的模式,确保第一时间阻断风险。


  同时,依托综治中心窗口、网格化平台等渠道,全面接收矛盾纠纷、法律咨询、法治需求等事项,做到“应受尽受,底数清晰”。今年以来,累计受理案件35件,总涉案金额88000元,成功调解35件,调解成功率达100%。


1aa86f7ce0d22fdfeeb17f7afe1f9901.png


  普法融入,营造全民守法氛围。各县(区)基层服务站将法治宣讲融入日常法律服务,实现“调解一案、教育一片”的成效。荥经县借助“百姓剧场”开展法治文艺演出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……这种浸润式普法,潜移默化地提升群众的法治素养。


  发挥优势,当好法律服务“主力军”


  选拔并配备优秀的法律法学团队,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政治素养高、法律专业功底扎实、法治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,组建了法律咨询专家库。法律法学专家充分发挥“智囊团”的作用,积极投身疑难信访案件化解、矛盾纠纷调处、案件评查等工作,实现精准对接、高效服务。


  石棉县法学会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,广泛吸纳政法干警、律师、人民调解员、乡贤等成为会员,并遴选出16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,组建域内法律调解和咨询团队。针对县域居民的特点,尊重并融合民族地区的解纷传统,聘请彝族“德古”和藏族“路吉达克”担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,构建起“专家+会员+基层法治工作者”的人才智库体系。


  “‘德古’和‘路吉达克’在当地威望颇高、经验丰富,在处理民族纠纷时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”石棉县法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。在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,这支融合专业法律知识与民族智慧的队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
  名山区红星镇结合地域实际情况,主动发掘、吸纳“土专家”,组建基层服务站点“智库”,形成“镇+村+专家”的工作矩阵,推动基层法学服务工作提质增效。


  荥经县花滩镇的“有事滩开说”特色品牌平台,成为法治人才的实战基地。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牵头,人民调解员、乡贤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,形成了“1+4+N”工作体系。


10fe0c621640f2db6f448f31c47c34f0.png


  聚焦实践,当好服务企业的“法保姆”


  围绕全市重点项目、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,对涉企案事件实施“清单式管理”与“订单企业式服务”,确保将法治保障精准送达各类企业“家门口”。深入企业开展“送法进企业”“法律体检”“法企同行”等专项法治活动。推动法学专家参与案件评查、专项调研、课题研究以及地方性法规起草论证等工作,充分发挥法治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规范保障效能。


  在汉源县,法学会依托基层服务站点,将专业法律服务引入当地的万里工业园区。园区综治中心(顺河彝族乡综治中心)服务站点成为化解涉企纠纷的“前沿哨所”。


2dba487df5177a19488932ba2dbd25c3.png


  2023年,在汉乐高速公路项目工作的邹某某意外受伤,与承建方在赔偿金额问题上产生分歧,邹某某遂前往中心寻求帮助。由于邹某某受伤地属于汉源县富泉镇管辖,园区综治中心立刻联合富泉镇综治中心协商处理此事。两地中心介入后,调解员采用“背靠背”调解法,一方面向承建方阐明法律责任,另一方面为劳动者分析诉讼风险。最终,双方达成协议,实现“案结事了”。


  名山区法学会针对当地文旅经营中可能出现的纠纷,整合调委会、综治中心、法学专家、法律顾问、“法律明白人”等力量,构建“法律咨询+纠纷调处+诉求响应”一站式服务模式,确保“矛盾不出景区、问题就地化解”。截至目前,已高效化解各类文旅纠纷40余件。


  创新形式,唱响法治宣传“主旋律”


  雅安市法学会秉持多点发力的策略,将服务站点建设、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与普法实践有机融合。通过联合政法各单位以及宣传、教育等部门和单位,统筹法学会会员、法律咨询专家、青年普法志愿者参与法治文化基层行、“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”等活动,传播法治为民的良好声音。


  组织开展“双百”“法治文化基层行”等法治宣讲活动,动员讲师团成员和专家学者,针对青少年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、村(社区)“两委”干部、网民等不同群体,结合身边法律问题与典型案例开展精准普法教育,助力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。


83619b1d16ee7a8e2a498866e385ccc1.png


  在国家安全教育日、宪法宣传周、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法治宣传活动中,均能见到法律咨询专家和法学会会员积极参与的身影。


  因地制宜地打造宣传阵地,拓展“基地+教育”“基地+研学”等功能,实现法治宣传的零距离覆盖。荥经县花滩镇基层服务站点借助文化文艺活动表演,推出“一杯茶”调解、“一条凳”说事、“一句话”解忧等富有人情味的工作方法,既开展了法治宣传工作,又推动了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。自2024年以来,已有效化解15件信访积案,处置194件矛盾纠纷,化解率达100%,成功创建成为全市无重复举报乡镇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。


  名山区法学会把法治元素融入“骑龙风筝节”“采茶体验”等特色活动之中,借助普法志愿者现场答疑解惑、发放茶文化主题法治宣传册等方式,将法治文化渗透至活动里,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。在村委会设立图书角,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法律读物,让“法景”与“茶园美景”相得益彰。普法宣传志愿者定时深入民宿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,向民宿经营者与游客发放法治宣传资料达500余份,以有力的法治保障,擦亮“红星茗宿”“茶旅研学”的品牌名片。


  汉源、石棉、宝兴等县法学会还联合当地特色景区、文化遗址等开展精准普法,把法治元素融入文旅活动,让“法景”与“美景”交相辉映。


 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棕贤

编辑:杨妍雨
芦山长安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