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长安动态 >
探索建立“三治融合”模式 构建平安芦山建设新格局
www.ls.yaanpeace.gov.cn 】 【 2022-11-15 10:25:15 】 【 来源:芦山长安网

  芦山县紧扣城乡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,探索建立以“自治”为基、“法治”为本、“智治”为辅的“三治融合”模式,推动全周期动态治理、全方位依法治理、全要素智慧治理,不断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社会化、法治化、智能化水平,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
1.2.jpg


  以“自治”为基,增添群众治理新动力。一是创新“四级联调”机制。通过群众自愿自主、自建自管、自评自议,延伸建立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县、乡、村、组四级联调机制,优化全县“1+4+X”(以村民小组长为骨干,以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返乡“五老”、教师、医生四类群体为主导,以及其他社会力量)劝慰组织体系,实现小微纠纷组上张罗,当面讲、及时解;一般纠纷村上召集,乡邻议、大家评;重大纠纷乡上出面,集中调解;疑难矛盾县上统筹,联动攻坚。二是推行“民主议事”制度。制定《自治章程》和《网格公约》,建立“微菜园”管理、邻里纠纷调处等若干配套制度,构建起“1+1+N”自治制度体系。明确“四自管”职能职责,实行“四必议”议事规则,建立“四必审”约束机制,鼓励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,规范基层权力运行,建立公开透明、便民利民、勤政廉政的管理模式,推进群众自治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程序化。三是凝聚“社会组织”力量。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建设,推动社区、社会工作者、社区志愿者、社会慈善资源联动,依托社区“群团服务中心场所”,组建志愿服务队,开展疫情防控、文明劝导、乡村振兴、抗洪抢险、赛事服务等,形成“充满活力、规范运作、贴近需求”的基层社会组织生态。目前,芦山县已登记在册各类社会组织共计71家、孵化社区社会组织27家。


1.6.jpg


  以“法治”为本,开创依法治理新局面。一是强化“调解”作用。以全县“1+8+33”综治中心站点和15个行业性、专业性调解组织为依托,全面加强“公调对接”和“诉非衔接”机制建设,形成上下联动、专业规范、协同共治的多元化解综合体系。今年以来,全县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06件,调解成功1100件,成功率为99.46%。二是强化“宣传”作用。将群众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融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芦山花灯”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、歌舞、小品等法治创意节目中,通过说、唱、弹、跳等表演形式讲法治、唱法治,以接地气的方式让群众听得懂、易接受、能吸收。今年以来,共编排法治创意节目10余个,举行“全民说唱民法典·共享美好生活新期待”等多场法治文艺活动,受教育群众达2万余人次。三是强化“服务”作用。创新建立“一官一长一辅警”法律服务机制,坚持“选、育、用、管”同时发力,从法官、检察官、民警、学校、律师等法律力量中推荐和选派法治村官33名、法治副校长(法治辅导员)52名和驻村辅警35名,组建“一官一长一辅警”便民化法律服务队伍,实现全县33个村(社区)、26所中小学(幼儿园)全域覆盖,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,形成推动基层法治建设进程有效合力。今年以来,“一官一长一辅警”参与矛盾调处400余件,开展依法治理活动400余次,开展各类专题普法宣传讲座50余场次,受教育人数达5万余人次;培养法律明白人300余人次,主动帮助群众解决涉法“急难愁盼”60余件次,切实增强基层法治服务能力,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

3.2.jpg


  以“智治”为辅,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。一是“智慧+治安防控”。以“智慧芦山”建设为抓手,投入资金5300余万元,升级打造一张综合治理网。目前,全县建设安装高清“雪亮工程”236路,覆盖行政村100%,并完成软件升级改造;接入电信、移动运营商“慧眼工程”8320余路;完成33个智慧平安小区建设;完成全县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任务。二是“智慧+账图模式”。推出全省首个“账图模式”暨“云上法治森林”智能化法治平台,梳理法律法规及文件2000余部,建立部门岗位法律数据库,动态更新岗位导图、法律法规依据等内容,优化完善查找、更正、共享等操作功能,补齐数字化应用要素短板,使依据查找更便捷、岗位职责更清晰、依法行政更高效,有力推动岗位融法、办事依法、单位守法。三是“智慧+指挥中心”。依托“智慧城市管理”项目建设,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、网格化服务、“雪亮工程”“慧眼工程”“智慧小区”等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建设,构建“大数据”引领下的“动静结合、点线面结合、人技物防结合”的全覆盖巡防体系,动态防范风险隐患,及时发现问题,快速高效解决。


2.1.jpg


  (来源:芦山县委政法委骆攀宇)


编辑:杨妍雨
芦山长安网版权所有